ZONE 專欄幣圈入門
文章

區塊鏈共識機制總整理:PoW, PoS, DAG

為何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心臟?

區塊鏈的最大特點是去中心化,也就是沒有人能單方面控制整個網路。但在沒有人主持的情況下,所有節點要怎麼決定哪筆交易才是真的?答案就是 —— 共識機制。

共識機制的角色:

• 負責在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一致帳本
• 防止雙重支付、資料竄改
• 決定「誰」有權記帳與出塊
• 確保整個系統信任、穩定運作

想像一群人要一起記帳,但沒有裁判也沒有主管,每個人只能看別人的紀錄自己判斷真假。這時,就需要一套全員都同意的「規則」來統一大家的共識,這套規則,就是區塊鏈共識機制的本質。

共識機制的基本原理

共識機制的目的,是讓分散節點能在缺乏互信的情況下,對交易內容達成一致。

基本流程:

Step 1. 交易廣播:用戶發出交易,透過網路傳播給所有節點
Step 2. 節點驗證:每個節點根據共識機制規則,判斷交易是否有效,例如檢查發送方簽名、餘額是否充足等
Step 3. 達成共識:當足夠多節點(如2/3、多數等)同意後,交易被打包入區塊
Step 4. 寫入區塊鏈:該區塊會與前區塊串連並加密,形成不可竄改鏈條

核心目標:
• 建立可信帳本
• 阻擋惡意節點作弊
• 保護交易資料不可被竄改

共識算法必須設計容錯機制,也就是拜占庭容錯 (BFT),容許一定比例的惡意或故障節點而不影響整體一致性。舉例而言,比特幣的共識規則要求全網算力超過51%才可能改寫歷史區塊,因此只要誠實礦工擁有大多數算力,比特幣帳本就極難被竄改。總而言之,共識機制透過密碼學與博弈論設計,讓參與者傾向守規則而非作弊,從而在無需信任中心的情況下建立全網信任,這正是區塊鏈賴以運行的基石。

四大主流共識機制解析

1. 工作量證明(PoW)

工作量證明(PoW)是區塊鏈歷史最悠久、應用最廣的共識機制,由比特幣首先採用!
所有參與的節點(稱為礦工)各自用計算設備反覆試算複雜的數學難題,誰最先算出正確解答,誰就贏得此次記帳的權利,將區塊寫入鏈並獲得新產出的加密貨幣獎勵。這個過程俗稱「挖礦」,因為礦工透過計算工作換取區塊獎勵,類似於挖礦獲得黃金。

代表幣種:比特幣、Litecoin

優點:
• 安全性高,難以被攻擊
• 完全去中心化

缺點:
• 極耗電
• 出塊慢、TPS(每秒交易量)低
• 容易出現礦池壟斷

2. 權益證明(PoS)

PoS 的原理是由網路中的持幣者來擔任驗證者,他們須將一定數量的本地加密貨幣鎖定作為“質押”(Stake)。隨後共識演算法會隨機選出擔任記帳的驗證者節點,而選中概率通常與質押幣數量正比。

代表幣種:以太坊 2.0、Cardano、Solana

優點:
• 能耗低(以太坊轉 PoS 後節能 99.95%)
• 出塊速度快

缺點:
• 有富者恆富的疑慮
• 幣流動性降低(鎖倉)

3. DAG 共識(有向無環圖架構)

DAG 是一種不同於傳統區塊鏈鏈狀結構的共識方式,它使用圖論的概念來處理交易資料。每筆交易不是被打包到區塊中,而是直接彼此參考與驗證,構成一個有向且不會循環的網狀資料結構。這種設計跳脫傳統一條主鏈的架構,讓交易可並行處理,因此被視為未來解決擴展性問題的重要方案。

代表項目:IOTA、Nano

優點:
• 高並行性、可擴展性強
• 適合物聯網、微支付

缺點:
• 架構複雜,需中心化「協調器」維穩
• 生態不成熟、實測經驗有限

4. DPoS(委託權益證明)

DPoS(Delegated Proof of Stake)是由 Dan Larimer 在 BitShares 中提出的改良型 PoS 共識機制。不同於一般 PoS 是由質押者直接參與記帳,DPoS 採取「代議制」,讓持幣者投票選出少數見證人(驗證者)負責出塊,藉此大幅提高效率。

代表幣種:EOS、TRON、Lisk、Steem

優點:

• 高性能與低延遲,適合商業應用
• 社群可透過投票參與治理,具民主性

缺點:

• 節點數量少,去中心化程度下降
• 投票率低時可能形成代表壟斷

五種其他共識機制與應用場景

1. PoB(燒毀證明)

PoB 是一種以「銷毀代幣」作為參與條件的共識機制,參與者需將持有的加密貨幣轉入不可取回的黑洞地址,藉此換取出塊權與影響力。這種方式等同以金錢承擔機會成本來換取區塊鏈的治理參與。

代表項目:Slimcoin、Counterparty(歷史案例)

優點:

• 不需消耗算力,節能環保
• 具經濟懲罰設計,鼓勵長期參與

缺點:

• 代幣永久損失,成本高
• 富者燒得起,貧者難以參與,可能造成中心化

2. PoET(耗時證明)

PoET 使用可信硬體(如 Intel SGX)隨機產生等待時間,節點等待結束後即有機會出塊,是專為聯盟鏈與企業鏈設計的節能共識機制。

代表項目:Hyperledger Sawtooth

優點:

• 能耗極低,適合低運算環境
• 所有節點機會均等,選擇公平

缺點:

• 強依賴硬體信任(SGX),開放性不足
• 不適用於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鏈

3. PoA(Proof of Authority, 權威證明)

Proof of Authority 採用一小群經過授權、具真實身份的節點來進行出塊與驗證。此類機制常見於聯盟鏈與企業應用場景,重視效率與合規性。

代表項目:VeChain、BSC(早期架構)

優點:

• 出塊快速,交易延遲極低
• 適合高頻商業場景,易於管理

缺點:

• 高度中心化,信任集中
• 缺乏去中心化特性,無法抵抗審查

4. PoC(容量證明)

PoC 利用儲存空間作為挖礦資源,參與者先將資料寫入硬碟,之後根據硬碟中的資料對出塊進行競爭,空間越大,中獎率越高。

代表項目:Chia、Burstcoin

優點:

• 能耗低,適合綠能區塊鏈設計
• 一般用戶即可參與,不依賴昂貴設備

缺點:

• 對硬碟耗損大,可能產生電子垃圾
• 空間大者勝,仍有集中化風險

5. PoA(Proof of Activity, 活動證明)

Proof of Activity 是 PoW 與 PoS 的混合共識設計,先由 PoW 選出區塊,再由 PoS 節點進行簽名確認,兼顧安全性與效率。

代表項目:Decred(DCR)

優點:

• PoW 提供基礎安全性,PoS 增加參與與驗證層
• 難以發動攻擊,需同時控制算力與權益

缺點:

• 實作與邏輯較複雜
• 市場接受度仍低,應用不多

結語:未來共識機制的演化方向

隨著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,區塊鏈共識機制也在持續演化,朝著更高效率、更高安全性與更強可擴展性的方向邁進。可以預見未來的共識機制將呈現以下幾種趨勢:

BFT 類算法廣泛應用:在聯盟鏈和新興公鏈中,採用傳統拜占庭容錯(BFT)類共識的趨勢明顯,這類 BFT 算法透過多輪投票達成共識,適合節點數量較受控的網路,未來也可能與開放網路質押機制結合,形成新的混合共識。

混合型與創新型共識崛起:為了同時滿足安全與效率,越來越多項目探索將多種共識結合的混合模型。未來可能出現更多類似 PoW + PoS、BFT + 質押 等混搭共識,以兼顧各面向的性能。

強調綠色永續與成本效益:在比特幣挖礦耗能受詬病、各國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,低能耗共識將成為主流取向。PoS 已在以太坊上證明了節能優勢,未來更多公鏈將直採 PoS 或其改良版。同時,像 PoC 這樣利用閒置資源的機制,以及 PoB 這種減少運算浪費的理念,都呼應了永續發展的需求。有研究方向甚至探討結合 AI 節能調度或根據網綠能源供給動態調整共識參數,以降低區塊鏈碳足跡。

多元化和場景化:未來沒有單一的共識機制,每種共識可能針對特定應用場景優化。在公有鏈領域,可能由 PoS 及其變體占據主導,但在物聯網、供應鏈這類應用中,也許 DAG、PoA 等更具優勢。甚至同一區塊鏈網路內部不同層次可能採用不同共識機制。

未來隨著技術進步,我們或許將看到共識算法朝著更高效、安全且包容的方向發展 —— 也許未來的區塊鏈將採用我們今日尚未出現的新型共識,繼續拓展去中心化世界的可能性。正如區塊鏈的願景不斷演進,共識機制也將與時俱進,為下一代分散式應用提供強而有力的心臟動力。

ZONE Wallet

是專為台灣用戶設計的區塊鏈投資入口,符合台灣監管合法合規 x 頂尖資安技術 x 支援新台幣買賣,致力推動「每一筆加密交易 都安心」的價值,讓你輕鬆擁有第一筆加密貨幣資產。投資虛擬資產具有價格波動性及流動性之風險,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財務建議。投資前請謹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,並注意慎防詐騙行為。

其他文章推薦

No items found.
No items foun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