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ONE 專欄幣圈實務
文章

從 0 開始打造你的加密資產組合:成為幣圈存活者

什麼是加密貨幣資產組合?

加密貨幣資產組合是指根據個人風險承受度和投資目標,將資金分散在多種虛擬貨幣資產上的策略。透過將投資分佈於不同幣種,我們希望達到分散風險、平滑波動的效果。
例如,在傳統金融中常見的資產配置比例是股票 60%、債券 30%、現金 10%;類似地,在加密世界中,我們可以按照幣種功能和風險程度來分配資金。
一個完善的加密貨幣組合通常會包含以下多種幣種類別:

比特幣 (BTC)

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,被視為「數位黃金」,價格波動相對較小,具有避險屬性。通常作為組合中的核心資產,用於提供穩定性。

以太幣 (ETH)

第二大市值的幣種,乙太坊區塊鏈的原生代幣,是 Layer1 公鏈中最重要的平台幣之一。ETH 支持智能合約和眾多去中心化應用,具備高流動性和成長潛力。

穩定幣 (USDT、USDC)

與美元等法幣價值錨定的加密貨幣,價格穩定。穩定幣可作為組合中的現金部位,提供流動性緩衝,在市場波動時保持資產價值穩定,也可用於質押賺取利息收益

平台幣 (BNB、HT)

由加密貨幣交易所或區塊鏈平台發行的代幣。平台幣通常具有實用性(如折抵手續費或參與平台活動),其表現與平台生態發展相關。這類幣種屬於中等風險資產,價格會隨市場和平台業務發展而波動。

DeFi 幣 (Uniswap、AAVE)

去中心化金融項目代幣。這些代幣代表區塊鏈上的金融應用,有一定成長潛力,但風險亦較傳統幣種高,需關注項目發展和流動性變化。

Layer1 / Layer2 公鏈代幣

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的其他第一層區塊鏈 (Layer1) 代幣 (如 Cardano 的 ADA、Solana 的 SOL) 以及第二層擴容方案 (Layer2) 代幣 (如 Polygon 的 MATIC、Arbitrum 的 ARB)。
這些幣種多屬於次主流幣範疇,強調技術創新或特定應用,有實際應用場景且成長性高,但波動風險中等或偏高
** 了解 Layer1 / Layer2 的差別請看:Layer0,Layer1,Layer2,Layer3 是什麼意思?他們之間的關係和差異是什麼? **

迷因幣 (DOGE、SHIB)

源自網路迷因或社群炒作的加密代幣。這類幣通常缺乏強勁基本面支撐,價格波動劇烈,屬於高風險投機資產。配置時應特別謹慎,只能以極小比例參與,當作高風險下注。

配置幣種與分散風險的起手式:投資組合五大策略步驟

1. 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度

一、年齡

• 青年時期 (20~35 歲):擁有較長的時間本錢,承擔短期虧損的能力高。
• 中年時期 (36~45歲):財務壓力與責任上升,投資應注重穩健。
• 高年時期 (46 歲以上):以資本保值與現金流為主,不宜重壓高波動標的。

二、資金狀況

• 可支配資金是否穩定?
若收入來源不穩定,應提高穩定幣比例或延後投入時間點,避免現金流出現問題。
• 是否已備妥緊急預備金?
建議至少準備 3–6 個月生活費作為應急資金。且所有進場資金應為「閒置資金」,若遭遇虧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

2. 投資目標

• 長期資本增值與財富自由:適合定期定額、長期持有,並建議聚焦在主流的加密資產 (BTC、ETH)。
• 短期內放大資產報酬:重視風險控制,鎖定高波動的標的
• 穩定增值或資本保值:可穩定幣理財、持有 BTC 對沖法幣貶值

3. 選擇資產類型和幣種配置

根據你的風險評估,決定組合中將包含哪些類型的加密資產。建議同時擁有多種不同相關性的資產,以達到分散效果。例如,你可以選擇一定比例的 BTC 和 ETH 作為核心持倉,再配置一部分資金於優質公鏈或 DeFi 項目代幣,並預留一部分在穩定幣上以備不時之需

4. 制定資產配置比例

確定每種選定加密資產在組合中的佔比。資產配置比例應反映你的風險承受度和市場展望,你可以先為不同類型資產設定一個大致比例的區間,再根據當前市場狀況和個人判斷在區間內調整。

5. 執行投資計劃並紀律管理

最後,付諸行動建立你的加密資產投資組合。挑選可信賴的交易所或平台購買所需的幣種,並確保安全存放(長期持有了話可考慮部分比例資產儲存至冷錢包,以降低被駭風險)。投入時請避免一次性將資金全數買入,不妨採取定期定額(Dollar-Cost Averaging, DCA)策略,將資金分批投入市場,以平滑進場成本,降低抓不準買點的風險

實戰建議:加密資產配置範例與策略

保守型投資人配置策略:以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藍籌幣為核心持倉,大比例配置穩定且具長期價值的資產,同時適度加入穩定幣提高抗波動能力。高風險的幣種在此組合中佔比會非常小甚至不配置

平衡型投資人配置策略:同時配置穩定資產和成長資產,各類型幣種均衡佈局,不偏重任何一端。

進取型投資人配置策略:大幅提高高風險高報酬資產的比重,同時仍保留一定比例的主流幣與穩定幣作底,以備不時之需。

小提示:以上三種類型的比例範例並非一成不變。每位投資者可根據自身情況微調。例如,你可能介於穩健和平衡之間,則可採取中間值比例;隨著市場發展和個人資產增長,你的風險承受度也可能改變,屆時應重新檢視並調整組合配置。

投資組合的持續優化與風險管理

建立好投資組合後,工作並未完成。我們需要持續優化配置並做好風險管理,以因應不斷變化的市場行情。以下是幾項關鍵的組合管理原則:

1. 定期再平衡 (Rebalancing)

由於各加密資產價格漲跌幅不同,經過一段時間後,實際資產比例可能與原定計劃出現偏離。
建議每隔 1~3 個月檢查一次組合,必要時進行再平衡調整。再平衡的做法通常是將超出計劃比例的資產適當賣出,或補買低於計劃比例的資產,將各部分恢復到原先的配置水準。這能防止組合因某一資產漲跌過大而失控,同時也實現高賣低買、鎖定部分盈利的效果。

2. 保留穩定幣作為緩衝

無論你是保守還是激進的投資者,都建議在組合中預留一定比例的穩定幣作為現金緩衝。
穩定幣在市場劇烈波動時可以提供流動性:當出現突發崩跌,你有資金可以趁低加碼心儀資產;當行情反轉向上過快時,你也有彈藥可以把握短線機會。
同時,將閒置的穩定幣參與穩定幣借貸或質押還可帶來額外的被動收入,增加加密資產組合總體收益

3 .密切關注市場趨勢與宏觀訊號

加密市場並非孤立存在,整體趨勢和外部環境會極大影響你的投資表現。建議定期關注加密貨幣總市值變化比特幣市值佔比 (BTC Dominance) 這兩個指標。總市值上升通常代表資金持續流入、行情趨強;BTC Dominance 上升則可能意味著資金從山寨幣回流比特幣、風險偏好下降的跡象

4. 設定風險控制策略

除了宏觀層面的再平衡與趨勢研判,還需要針對個別加密資產設定具體的風險控制措施。如果你參與高風險的合約交易或槓桿操作,更要嚴格控制槓桿倍數並設置自動止損,避免一次錯判行情就導致整個組合遭受重創(新手通常應避免槓桿操作,專注現貨投資為宜)

5. 保持紀律,理性應對波動

市場永遠存在不確定性,因此心態管理也是風險管理的重要一環。事先制定加密資產投資計劃,就盡量按照計劃執行,不要因為市場短期暴漲就過度興奮追高,也不要因恐慌下跌就徹底改變長期配置。
總之,以理性和紀律來面對市場漲跌,是確保投資組合長期穩健增長的關鍵。

常見投資錯誤與如何避免

• 缺乏分散投資,重倉單一幣種
避免方法:建立多元的加密資產配置

• 未正確認識風險承受度,投入過多資金
避免方法:確保已預留生活應急資金,並只投入不影響生活之閒錢

• 不做功課盲目投資
避免方法:瞭解該項目的白皮書內容、團隊背景、代幣經濟模型,以及它在市場上的口碑和競爭優勢

對於新進加密領域的投資者而言,建立一個多元且適切的加密貨幣資產組合,是立足幣圈的第一步。透過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、設定明確的比例並持續進行風險管理,將更有機會在這個高波動性的市場中穩健生存並獲利。

想踏出第一步?來 ZONE Wallet 開戶 安心用新臺幣買比特幣吧!

[download-app]

ZONE Wallet

是專為台灣用戶設計的區塊鏈投資入口,符合台灣監管合法合規 x 頂尖資安技術 x 支援新台幣買賣,致力推動「每一筆加密交易 都安心」的價值,讓你輕鬆擁有第一筆加密貨幣資產。投資虛擬資產具有價格波動性及流動性之風險,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財務建議。投資前請謹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,並注意慎防詐騙行為。

其他文章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