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ONE 專欄幣圈實務
文章

誰在囤比特幣?從國家到企業的比特幣儲備戰略思維

什麼是比特幣儲備戰略?

當你聽到「戰略儲備」,可能會想到石油、黃金或外匯等傳統資產。但隨著全球金融格局的變化與比特幣地位逐漸抬頭,越來越多國家與企業開始嘗試把比特幣納入自己的資產配置 —— 這便是所謂的「比特幣儲備戰略」。簡單來說,比特幣儲備戰略(Bitcoin Reserve Strategy),就是透過持有比特幣來達成某種長期經濟或財務目的,例如:抗通膨、對沖美元風險、強化金融主權等。

國家層面的比特幣戰略儲備

薩爾瓦多:世界第一個「比特幣國家」

2021 年,薩爾瓦多震驚全球,宣布成為第一個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的國家。總統布克勒(Nayib Bukele)不只讓比特幣可用來支付,甚至以國庫資金定期購買比特幣,作為國家資產的一部分。

截至 2025 年中,薩爾瓦多持有超過 6,000 枚 BTC,市值超過 7 億美元,部分來自每週固定買入的策略,也有從比特幣投資的收益。

優勢

1. 希望擺脫對美元的依賴(薩國本身沒本國貨幣)
2. 利用比特幣吸引觀光與國際投資
3. 將比特幣視為通膨對策與財政增值工具
4. 透過「火山債券」等新金融工具,創造全球話題與資金來源

挑戰與風險

• 國際貨幣基金(IMF)曾警告風險過高
• 民眾實際使用比特幣比例偏低
• 若幣價大跌,可能影響國家信用

總結來說,薩爾瓦多選擇高風險、高回報的路線,將比特幣當作國家級的投資資產與品牌行銷工具。

不丹:用水力發電「挖出」國家級比特幣儲備

與薩爾瓦多高調宣布相比,喜馬拉雅山中的不丹(Bhutan)選擇了低調而務實的策略:利用境內的水力發電優勢,早在 2019 年就開始進行大規模比特幣挖礦,並將開採所得納入國家資產。

根據公開資料,不丹目前已累積超過 13,000 枚 BTC,甚至超過部分中型國家的黃金儲備比例。

優勢

• 不用國庫現金購幣,而是「以電力換比特幣」
• 將比特幣當作出口資產,轉化過剩水電為財富
• 為未來數位經濟做準備,降低對印度盧比依賴

挑戰與風險

• 大量挖礦曾讓外匯儲備短期下滑
• 幣價波動仍會影響國家資產穩定性
• 挖礦擴張需平衡社會資源與能源管理

其他國家與央行

除了這兩個代表案例,2025 年也出現一些國家層級的新動向:

美國:目前未主動購買比特幣,但透過司法沒收已持有近 20 萬枚 BTC,並於 2025 年宣布將其納入「戰略資產帳目」進行封存管理。

中非共和國:一度仿效薩爾瓦多將比特幣設為法幣,但因基礎建設與國際壓力,推動效果不彰。

台灣:因為考量到波動率過高,尚未將比特幣納入官方戰略儲備。

根據央行調查,多數國家仍不願將比特幣納入正式儲備,但有愈來愈多政策單位在觀察比特幣 ETF、國際結算與新型資產管理方式,為未來可能的制度化鋪路。

企業層面的比特幣儲備策略

MicroStrategy

軟體公司 MicroStrategy 是目前全球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上市公司之一。自 2020 年開始,其執行長 Michael Saylor 高調宣布比特幣是「數位黃金」,能有效對抗通膨與貨幣貶值,並將公司幾乎所有盈餘資本投入比特幣。

截至 2025 年中,MicroStrategy 持有超過 62 萬枚比特幣,佔全球流通量約 3%。他們甚至發行債券、增發股票來加碼買幣,並將這項策略視為公司長期價值的核心之一。

優勢

• 對抗現金貶值與低利環境
• 拉高股東資產報酬率
• 塑造成為「比特幣科技股」的市場定位
• 吸引支持比特幣的資本進場

挑戰與風險

• 幣價大跌時帳面虧損嚴重
• 槓桿資金放大波動風險
• 公司股價與比特幣價格高度綁定

Tesla

特斯拉(Tesla)是另一個著名例子。2021 年,Elon Musk 宣布公司購買了 15 億美元的比特幣,一度可用來買車。消息一出,比特幣立刻大漲。

但幾個月後,特斯拉賣出了約 75% 的持倉,理由是「保留現金以應對中國市場不確定性」。截至 2025 年初,特斯拉仍保留約 11,500 枚 BTC,但已不再積極加倉。

這樣的操作反映什麼?

1. 入場的初衷是資產多元化與品牌創新形象
2. 出場是為了控管現金流與營運風險
3. 最終回歸到穩健持有,作為「有彈性的金融資產」

對特斯拉來說,比特幣不是核心業務的一部分,而是公司資產的一種選擇。

比特幣戰略儲備優勢與挑戰

比特幣儲備戰略的優勢

• 資產多元化工具:與法幣、黃金、外匯等傳統儲備資產相比,比特幣提供一種去中心化、有限供應的新選擇。
• 抗通膨與對沖機制:比特幣的發行總量固定在 2100 萬枚,具備抗通膨特性,作為對抗法幣購買力下降的工具。
• 財務增值潛力高:歷史上比特幣經歷多次大幅升值,對長期看漲者來說,是一種可創造高報酬的儲備資產。
• 政策與主權考量:像薩爾瓦多與不丹等國,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或透過挖礦取得儲備,是為了提高金融主權與脫離對美元依賴。

比特幣儲備戰略的挑戰

• 價格波動劇烈:比特幣短期內常出現大幅上漲或下跌,儘管長期看漲,但短期帳面波動可能對財報穩定性、國家財政或股價表現造成壓力。
• 監管與政策風險:目前各國對比特幣的法律地位尚未統一,政策方向隨時可能改變,持幣者可能面臨稅務、會計、資產申報等合規壓力。
• 託管與資安挑戰:比特幣是「自己保管的資產」,一旦私鑰遺失、駭客入侵或操作失誤,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資產損失。
• 市場信任與去中心風險:雖然比特幣沒有中央機構控管是一大特色,但這也意味著一旦出現黑天鵝事件(如交易所倒閉、挖礦集中化),無人可立即穩定市場。
• 國際政治與形象壓力:對國家層級而言,擁抱比特幣可能被視為挑戰美元體系,引發國際組織質疑;對企業來說,也可能招致 ESG、風控審查等品牌風險。

全球趨勢與展望

• 去美元化與多元儲備浪潮:各國央行近年大幅增持黃金、降低美元比重。
• ETF 與金融產品制度化:隨著美國比特幣現貨 ETF 獲批,資產管理機構如黑岩、Fidelity 等大量入場,降低了託管與合規的技術門檻。
• 財報與會計標準更新:2025年起,美國會計準則允許公司對加密資產用公允價值入帳,企業可以反映比特幣上漲收益,有助於推動更多上市公司將其納入資產表。
• 數位資產認知成熟:隨著 CBDC(央行數位貨幣)推動與區塊鏈普及,越來越多政府與財務官員開始將比特幣視為新型儲備選項的一部分,而非單純的投機工具。

結論

2025年的種種跡象顯示,比特幣正從邊緣資產走向主流討論的中心,儘管尚未大規模登上國家與企業資產負債表的舞台,但其「數位黃金」地位日益被認可。比特幣會否在未來成為全球各國央行標配的一種儲備資產,或者出現更多「比特幣國家」「比特幣公司」,值得我們持續關注。

想踏出第一步?來 ZONE Wallet 開戶 安心用新臺幣買穩定幣和比特幣吧!

[download-app]

ZONE Wallet

是專為台灣用戶設計的區塊鏈投資入口,符合台灣監管合法合規 x 頂尖資安技術 x 支援新台幣買賣,致力推動「每一筆加密交易 都安心」的價值,讓你輕鬆擁有第一筆加密貨幣資產。投資虛擬資產具有價格波動性及流動性之風險,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財務建議。投資前請謹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,並注意慎防詐騙行為。

其他文章推薦